2020年04月29日
雅玛多撤了,生鲜冷链宅配的“巨坑”到底应该如何填?
10年前,雅玛多兴致勃勃地带着在日本的理念、技术以及资金杀入了中国生鲜冷链宅配市场,为生鲜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水”。理论上,确实眼光敏锐。但是中国市场的操作太有特色了,实在难以搞定!包括后来同样杀入生鲜冷链宅配的顺丰嘿客、创业企业黑狗。但很可惜的是,他们都没有熬过3个冬夏,全部成为弃子。
而现在大行其道的是:泡沫箱加冰袋的“伪冷链”模式。想做全程冷链?对不起,那是一个大坑!为什么?
全程冷链的建设成本高昂,人效低
要想建设全程冷链,就必须在靠近社区端部署大量有冷冻设备小型冷库。用冰箱和冰柜的简易措施是无法真正的建设出全程冷链体系,因为作业效率受限。而建设一个小型冷库就无疑是增加了不少的成本,另外还有运营的电费等等。即使资方愿意投资建设小型冷库,但是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里,租房子建冷库那么容易么?电力、消防、城管、社区不是“一般人”能搞定的。如果要成规模搞定这个,关系成本就不可维系了!
所以,顺丰在成立“嘿客”的时候,也只能是在面包车里放置大冷冻箱作为冷冻存储容器。用面包车在社区里巡游配送时,停车、进小区、上门,交付一单耗时费事。而且冷链包裹还必须面交,不可以采用普货快递的各种奇葩签收模式。总之一句话:配送人效太低。想提高人效,必须是社区冷库站点+主动制冷三轮车的硬件模式。冷库密度还必须足够,因为主动制冷三轮车的耗电是一个大问题,站点辐射范围太远对于三轮车的出行,限制严重。
消费者不愿意为全程冷链付费
中国的消费者少有追求品质,大部分都是追求便宜。所以,在“伪冷链”能凑合解决的前提下,能不用高昂的全程冷链服务,就一定没必要去用。一个泡沫箱+两个冰袋,在普货快递的基础上也就是增加了3~5元的运费。而全程冷链的物流配送,就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至少再翻一倍。当然,具体的成本和单量以及效率密切相关。
从2010年开始,随着生鲜电商的逐步展开,理论上需要走全程冷链的商品和包裹其实越来越多。最早一批的生鲜电商,沱沱、多利等远没有现在的各种“鲜”的单量多。但是为什么生鲜冷链依然难以建设起来?除了消费者不愿意付费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季节性。虽然很多消费者不愿意为全程冷链买单,但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得不用全程冷链。这有利于全程冷链宅配的发展,但又是全程冷链宅配的“蜜汁砒霜”。
季节性问题
季节性是老天爷的问题,但是在生鲜冷链宅配这儿,则是一个棘手的业务波峰波谷的问题。这个问题才是众多生鲜冷链宅配企业死亡的关键。因为在每年最热的7、8、9三个月份,伪冷链所带来的货损、交付赔付成本以及客户流失成本太高,不得不找全程冷链服务体系。于是这些冷链宅配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必须扩站点、招人、买车等,以扩充自己的业务服务能力。
但是到了10月份,天气刚转凉,这些需要冷链的订单就马上转移成“伪冷链”走普货快递去了。无它:钱闹的。大量设备、设施以及人力资源,作为老板,您是保留以应付明年的7、8、9月;还是裁掉,明年再新招、新买呢?怎么着都是巨大的成本。
所以,我一直有一个论断:任何一个生鲜冷链宅配企业,先看看能否在市场存活三个冬夏,活过来了,才是迈过第一道生死门槛。不成想“黑猫”活过了3个周期,也依然死掉。如此以来,2020在中国市场就没有全程冷链的服务企业了。
这是一个空白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坑”市场!
探讨:如何才能建设成功生鲜冷链宅配体系?
钱肯定是需要的,但是钱绝对不是第一位。否则以顺丰和阿里的财力,用钱砸透这个市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此,合理的方案才是首位。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城市中、社区周边的小型冷库的建设问题。
2、季节性导致的波峰波谷,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设备和设施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冗余和紧张的抖动问题。
第一个问题,原则上在当前北上广深的大城市中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在城市中建设小型冷库,如果按照商业合规的原则去操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包括首农2019年在北京所建设的“三温前置仓”也都遇到了重重问题。但是,其实在北京市里有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小冷库存在。这就很奇妙了!相信明白中国国情的人都懂。所以,冷库的建设必须用民间关系资源进行众包建设!
假设第一个问题可以顺利解决。那么第二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共享的思路。冷库的资源和配送设备实施以及配送员,没法是买了卖,卖了买;招了裁,裁了招的。必须将他们进行高度共享复用,同样都是做配送业务,同样都是服务于同一个小区。
众包共享的概念好提,但是如何组织和操作?在我们习惯于强组织结构模型的时候,采用众包共享的逻辑结构对于很多从业者是无法接受的,理由就是:不可控!其实,只要理解了区块链的逻辑,就知道世界还有另外的一套激励和组织结构模式。对于这些众多的社会资源,无论是如何参与,我们都可以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为众包共享的生鲜冷链宅配体系建立起一套完整运营结构体系。
在这套模式里面,我们可以把任何要素都设置为建设的生产要素,然后按照要素所产生的价值,用智能合约对要素进行价值分配。比如:建立一个社区小型冷库时,需要关系,需要空置物业,需要进行冷库改造,需要人力进行日常运营等。没关系,他们就组织成了一个节点的运营共同体。而站在生鲜宅配的冷链网络层级来看,每个小型冷库就成了网络的价值要素。如何对两层的价值要素进行合理的价值分配,并在波峰和波谷的时候做不同的变动激励,就成了整个业务组织的另外一个关键,同时辅助于其它的补充业务进行波峰和波谷的业务消峰。当整个网络体系在峰谷和峰底慢慢趋于稳定之后,整个业务模式才能算真的成立!
所以,我说:也许只有区块链才能帮忙填平生鲜冷链宅配的巨坑!
来源: 物流沙龙, 作者罗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