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0年06月02日

用“海陆空”式高科技轰炸一只梨?盒马为带货也是拼了

种个梨还要建两套过滤系统造“干净水”给它喝?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确实是在阿里巴巴崇明区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发生的事儿:

翠冠梨皮薄核小、汁多味甜,是上海人多年来酷爱的消暑佳品,但也难养,因为从小喝长江水长大,要在数字农业基地种好翠冠梨,自然要精心呵护:基地把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间建在水塘处,机器自动配比水量、肥量,砂石过滤、精密过滤两组过滤装置保障了水的干净,毕竟,这些梨在长大后要进入到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门店,供被盒马产品养刁了口味的消费者们检验。

不过在这里,“干净水”还只是翠冠梨复杂养成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数字农业基地里最震撼的场面应该是46项高科技设备同时运转:无人机低空植保、果园机器人杀虫、工作人员远程操控……亲眼看到,让人不得不想:也许数字农业的未来已来。

产一只盒马能卖的梨有多难?

其实,这座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并不是什么农业科研机构的试验田,而是盒马和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在2019年12月5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着手建设水果数字化示范基地后的首个落地项目,因为坐落在上海崇明区绿华镇华西村,工作人员除双方专家外大都是村民, 所以也就成了上海第一个“盒马村”。

“盒马村”的落地让受到疫情困扰的村民看到了新希望,毕竟,盒马不但能带来生产端的数字化技术,也能用遍布全国的门店帮着村民们把货卖出去,有村民甚至想把翠冠梨改名,叫“催冠离”——让新型冠状病毒赶紧离开。

当然,盒马对门店出售产品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位盒马内部人士告诉我们,翠冠梨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

标准 1:枝伤不能超过1处,长度≤1厘米,宽度≤0.1厘米;
标准 2:机械伤只允许芝麻粒儿大小的,不漏果肉,无汁水外流;
标准 3:果皮紧实饱满有弹性,无失水皱缩现象。

在以上基础上,贮存、运输全程冷藏,湿度保证在85%—90%,以最佳的口感和消费者见面。

这些要求的难度在哪儿呢?不在于一批次 、两批次的水果是不是能达到这个标准,而在于果园能不能持续、稳定出产出同一标准的水果,再到能否有大规模的果园持续稳定的出产产品?一直以来,这都是中国农产品生产最大的难题。

这不免让人想起褚橙。褚橙至少是公众认知中,第一次稳定生产水果的案例,但这一切都是褚时健老爷子在一切环节上亲力亲为操持出来的:从气候、水、肥料、间伐、控梢、剪枝、病虫害防治,再到果农管理、团队管理、销售与营销……包括手捻鸡粪掌控肥料质量、高成本打药为柑橘树抵抗黄龙病,加上老爷子积累的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外部生鲜电商平台精确制导的营销策划,才有了“褚橙”的传说。

显然,这一切很难复制到普通的农户生产上。

盒马创始人侯毅说:“当下很大一部分中国农民是这样的状态:凭经验种植,小农经济,传统农耕;看天吃饭,无法预知市场需求,农产品滞销常发生;优质农产品很难溢价,农民赚得少,消费者又觉得贵。产、供、销端环环受限。”

事实上,别说农村了,就是整个中国的商业社会再出一个褚时健,都很难。但褚橙有没有能复制的经验?有。业界有观点认为,褚时健能在一切环节上比别人做得好,源于“认真”二字,所谓的认真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储存、观察、记录数据,用数据、用实验说话。这也正是侯毅于4月28日在中国农网发表的文章《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变成数字农业大国》里给出的答案:数字农业,正是在产、供、销全产业链上优化效率,逐步解决传统农业的根本问题。

所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在2019年10月10日正式亮相,侯毅除担任盒马事业群总裁外,也担任数字农业事业部的总裁,到2019年12月5日,盒马与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被高科技武装的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

科技成标配,海陆空式覆盖梨园

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充分演绎了现代数字农业的应有之姿:基地占地160亩,每亩地大约种50棵树,经过标准化种植后,一般果树一簇花下面只结一个果,果距约20厘米,平均一个果周围有20至25片叶子,保守估计,亩产可达2000斤,产值约为15000元。

阿里和上海政府为基地配备的专业团队可谓豪华: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阿里云的技术专家、上海农科院的博士科研团队等团队,一起为该基地搭建数字化体系,做科技赋能。

一位来自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的专家告诉我们:“农业基地的高科技农业设施可以总结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 “天知”

园区内覆盖全域物联网传感器,及时感知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光、水、肥、气等环境气象变化。

无人机定期测绘园区作物变化,及时发现病虫害,植保无人机则低空作业,喷洒农药时可精确到厘米级,加上无人值守果园机器人负责从陆路喷洒农药,可实现对病虫的全面、精准打击,让其无路可走,这是“天知”。

  • “地知”

园内部署了各类土壤、水肥相关的传感器,不但能动态感知园内和果树生活生长相关的一切变量,如含水量状况、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土壤肥力、盐分浓度,为其智能化补充营养,同时还能以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阿里的云平台,这是“地知”。

  • “你知”“我知”

在基地内有一个“神经中枢”——LORA网关,它相当于农场的WIFI,可以把基地里所有具有LORA传输协议的数据传输到平台上,上云后,储存、分析这些数据,这就有了“你知”和“我知”:前者是指消费者能够看到翠冠梨的全成长过程;后者当然是说农业从业人员,能够基于数据,包括消费者反馈的数据,将梨的生长变成产品生产,持续稳定地产出好吃的翠冠梨。

这就是我们在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感受到“数字农业的未来已来”的原因。在这里,农民再也不是大家印象里面朝黄土的农民,坐在屋子里,就能通过手机屏幕观察每块田、甚至每棵树的涨势。有位村民告诉我们,在5月12日,他甚至在屏幕上看到田间有只小鸟受了伤,伤势在腿部。

数字基地极大解放了劳动力。比如植保无人机不但可以节省20%的用药量,也能节省人力:同样一块地打一次药,以前需要4个熟手忙碌半小时,如今用无人机,两名农民2分钟就能完成,这让数字基地的农民不一定非要是壮劳力。事实上,在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农民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高龄者近70岁,还能保证人均年增收在4万元以上。

上述数据的意义可能需要行业从业者或深度观察者才能切身体会其重要性。

在2019年7月,袁隆平老先生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提到一个担忧:“年轻人不种粮怎么办?”他担心国内农业会陷入到“妇老农业”,即种粮的都是老年人、妇女,未来可能“无粮可吃”并不是杞人忧天。

该问题迅速登上知乎热搜,从高赞答案看,理性网友赞同袁老的担忧——“现在扛锹的都是60后、70后,再过十年他们还扛得动吗?

但也都在说种地过于辛苦。比如收玉米棒子,虽然有联合收割机,但下大雨地里下不去车的时候,还要人钻到两米多深的棒子地,一个一个地掰、一个一个地抗,那种辛苦程度是外人想象不到的,所以不能怪年轻人不爱种地。

我们的编辑曾在2015年随极飞在新疆体验过人工喷洒农药和无人机植保的区别。新疆地广人稀、白天日照强烈,无人机植保一般都在凌晨作业,而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日间地里打药,编辑作为一个青壮年,大概也就坚持了几分钟。

所以,如果说外界对于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的价值观察在于如何持续、稳定生产出好吃的水果,但对业内人来说,更关注的其实是该基地能否为数字农业趟出一条路:解放农民的生产力,还能帮助他们增收,让有志于去城市寻求梦想的年轻人勇敢去闯,让留守在农村的村民能够有一份体面的事业,也不用过于操劳,老人都做得动,还能有不错的收益。这些问题说起来可能不够惊心动魄,但确实直指农民问题的根本。

为什么盒马能打造盒马村?

绿华镇华西村不是全国第一个盒马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顾名思义,盒马村是指根据订单为盒马种植农产品的村庄,将农产品的“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解决传统农业“凭经验种地、看天吃饭、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全国首个盒马村出现在四川省丹巴县八科村,又被复制到峨眉山市、美姑县、金川县。

按照金川县勒乌镇党委书记侯丰提供的数据:2019年,金川县人均收入在1万元出头,而勒乌镇八部里村转型“盒马村”,为盒马种植草莓后,村里有150多人成为“产业工人”,大都是50-70多岁的留守老人,从没有收入到人均收入预计超过3万元。

此外,在湖北武汉、孝感,江苏溧阳,河北迁西,都陆续出现了盒马村,甚至在非洲卢旺达Gashora村,也在卢旺达籍中科院博士Herman的推动下,为盒马提供哈瓦那辣椒,成了非洲第一个盒马村。至于上海,除崇明区外,青浦区、浦东新区的数字农业基地也在建设中。5月10日,山东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造访盒马上海总部,希望与盒马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上有深度合作。“盒马村”正在全国范围内开花结果。

盒马创始人侯毅表示:“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提升农民的收入,而是开启农民的心智。”

这实际上不止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而是造鱼塘的问题。在实践里,一般的共识是提升收入和开启心智不矛盾,同时进行是最优解,但到执行层面后,就会发现难度是系统性的。

我们在10年前曾跟踪采访过国内某大型集团在广西的一个助农项目,应该说目标其实和盒马村是很接近的:帮助农户因地制宜,种植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再在自己旗下的销售渠道帮扶销售。但在实践中,即便倾尽集团之力,也会遇到数不清的困难,比如村民的治理问题、作物生产的稳定问题,销售资源的分配问题……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复制推广的难度很大。

但彼时社会的基础设施和今天不能同日而语,盒马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物流、仓储、冷链这些硬件设施在过去十年经历了爆炸式发展,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物联网也在迎头进击,而盒马自身的新零售体系又为全链路数字化和订单生产提供了保证,所以有条件解决很多十年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除了解放农村劳动力外,是否能利用大数据和科技解决土地施肥过度的板结难题?

盒马的时运也包括新基建。业界对这个话题讨论的太多了,只说一点:新基建的重要命题之一,就是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让社会的“长尾”群体或者边缘群体享受到现代科技的福利,共享高精尖生产资源。数字农业的核心价值也在于此,只有先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效率问题,才能解决更高层次的问题。

正如侯毅在署名文章中展望的:“从长远看,农村的数字化又是一个新的引擎,将农业产业和消费全链路全面互联网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政府行政监管赋能;为乡村基层治理、农民参与赋权;从乡村公共服务方面为广大农民群众赋利。而中国的未来,也必将从农业大国走向数字农业大国。”

 

来源: 商业街探案 ,作者梅新豪

 

 
热点追踪
active active active
展商中心
观众中心
媒体中心
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

2024展会圆满落幕:生鲜物流十年一剑,赋能行业稳步向前!

6月25-27日,2024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携手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和亚洲航空同期上演,打造一场贯穿冷链仓运配·生鲜加工包装全产业的亚洲物流供应链盛会。现场794家国内外生鲜物流供应链、冷链技术装备、海陆空铁各领域参展商齐亮相,以50,000㎡的展示面积呈现了物流行业的新发展、新风向、新机遇,其中近40%为国际展商,同时迎来了92个国家及地区的超36,000名专业观众。

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

2024展会圆满落幕:生鲜物流十年一剑,赋能行业稳步向前!

6月25-27日,2024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携手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和亚洲航空同期上演,打造一场贯穿冷链仓运配·生鲜加工包装全产业的亚洲物流供应链盛会。现场794家国内外生鲜物流供应链、冷链技术装备、海陆空铁各领域参展商齐亮相,以50,000㎡的展示面积呈现了物流行业的新发展、新风向、新机遇,其中近40%为国际展商,同时迎来了92个国家及地区的超36,000名专业观众。

2024展会圆满落幕:生鲜物流十年一剑,赋能行业稳步向前!

6月25-27日,2024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携手2024亚洲物流双年展和亚洲航空同期上演,打造一场贯穿冷链仓运配·生鲜加工包装全产业的亚洲物流供应链盛会。现场794家国内外生鲜物流供应链、冷链技术装备、海陆空铁各领域参展商齐亮相,以50,000㎡的展示面积呈现了物流行业的新发展、新风向、新机遇,其中近40%为国际展商,同时迎来了92个国家及地区的超36,000名专业观众。

展位预定

2026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
乘时借势,生鲜物流大有可为

下届展会将于2026年6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以“递送健康新生活”为主旨,展示生鲜物流运输、末端配送、智能信息化、冷库建设及仓储、生鲜食品加工包装、生鲜智能零售、预制菜等各端解决方案,50,000平米面积,预计吸引700+冷链物流各领域参展商,联袂同期展会打造贯穿生鲜供应链全链路的行业盛会。

展位预定

2026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
乘时借势,生鲜物流大有可为

下届展会将于2026年6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以“递送健康新生活”为主旨,展示生鲜物流运输、末端配送、智能信息化、冷库建设及仓储、生鲜食品加工包装、生鲜智能零售、预制菜等各端解决方案,50,000平米面积,预计吸引700+冷链物流各领域参展商,联袂同期展会打造贯穿生鲜供应链全链路的行业盛会。

2026亚洲生鲜供应链博览会
乘时借势,生鲜物流大有可为

下届展会将于2026年6月24-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以“递送健康新生活”为主旨,展示生鲜物流运输、末端配送、智能信息化、冷库建设及仓储、生鲜食品加工包装、生鲜智能零售、预制菜等各端解决方案,50,000平米面积,预计吸引700+冷链物流各领域参展商,联袂同期展会打造贯穿生鲜供应链全链路的行业盛会。

展会动态

 

展会动态

 

展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