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2023肉类进出口运输方式盘点:铁路快通、江海直达、TIR...
中国不仅是肉类生产大国更是肉类消费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肉类消费量持续增长,已多年位居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892.3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595.2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2023年1-9月我国进口肉类(包括杂碎)累计进口量为558.83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6.23%,预计2023年进口量将回升至约800万吨规模,预计国进口肉类市场规模将达20886.57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观知海内咨询&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万庚数据)
(数据来源:观知海内咨询 制图:全球生鲜荟)
国内肉市场旺盛的消费需求不仅带动着世界肉类贸易市场的繁荣,也推动了我国肉类进出口、加工、金融、冷链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为安全、充足、优质、便利的进口肉供给。
进出口肉市场“疫”去复还,2023年国际冷链班列、海路、公路进出口运输业务全面重启复苏,海·陆·空冷链业务“货”力全开:
中欧班列
- 5月7日,全国首趟中欧班列进口肉类冷链班列运载着200万元的鸡副产品入境,从莫斯科途径新疆阿拉山口发运至成都
- 6月26日,装满35个冷柜集装箱的冷链国际班列从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出发,这是首次采取整列冷藏集装箱运输、首次通过郑州海关“铁路快通”模式出口
- 10月18日,中欧班列(长满欧)首次采用自发电冷链集装箱运输业务,从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出发
据测算,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欧洲肉类产品,相比海运可节约45天左右的运输时间,相比空运节约大约1万元/吨的运输费用,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中欧班列作为奔跑在亚欧大陆上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的“钢铁驼队”,已经由最初的班列业务进军到国际贸易并实现“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运贸一体”良性发展,为推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提供了安全顺畅的可靠保障。
(图片来源:站酷海络)
海路运输
- 10月23日,一大批阿根廷原箱进口牛肉冷藏集装箱抵达阳逻国际港,通过“江海直达”,直接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完成清关查验入库
- 12月6日,关累港口岸恢复货运通关后首次以集装箱装载的进口冷链肉类正式入境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时期,江河海运一体化已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新常态。“江海直达”能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串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一种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方式,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还减少货物损耗。
公路运输
- 12月12日,四川首批3辆悬挂有TIR(Transport International Router)标识牌的运输车辆满载白俄罗斯进口冻肉抵达成都铁路口岸
TIR运输模式“一车到底”,全程不换车不倒装不卸货,能够实现“门到门”“点对点”,具有机动灵活、装卸方便等优势。TIR国际公路跨境冷链运输将成为国际冷链班列的有力补充,进一步刺激进口冷链食品消费活力。
(图片来源:站酷海络)
消费者对饮食结构的优化,促使高品质果蔬、肉类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催生冷链运输规模的持续攀升。对品质、时效的要求,促使铁路快通、江海直达、TIR等各种联运、灵活的新型冷链运输模式不断被创造、被推行,犹如一条条纽带,随着班列/货船/车辆的“奔跑”,让冷链果蔬、肉类的进出口业务持续“走热”。
相信,中国海关将进一步履行“守国门、促发展”的工作职责,不断优化班列、海路、公路冷链运输通关监管流程,持续拓宽对外开放发展新空间,增创冷链进出口业务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由全球生鲜荟整理发布。
来源: 全球生鲜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