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8日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物流“将会发生"化学反应”
首次将互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
而“互联网+物流”在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特别是在电商物流领域,受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拉动,电商物流已出现全新面貌。 今天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当“互联网+” 与物流相遇,会产生的化学反应。
我国物流行业的困境
经过过去 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但总体而言,我国物流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亟待“转型升级”。
其表现为:
一是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
二是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模式陈旧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解决三农问题、商贸服务和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是国际化能力不强。与我国高增长的国际贸易相比,物流业尚未形成与之相配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国际市场份额很低,进出口所需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国外跨国物流企业。
四是物流业整体创新能力弱。物流业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研发投入很低,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滞后,尚未进入以创新引领的发展阶段。
五是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公路、航空、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资源、能源、土地等消耗和大规模排放问题突出。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超载、超速造成的严重人身安全和货物损害事故经常发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互联网+”与物流发生的“化学反应”
1.互联网、大数据升级物流的“指挥系统”
首先,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上,随着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 APP 应用的不断成熟,使物流企业内部运作信息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等环节更加协同有效。
其次,大数据应用使物流企业之间,电商与物流行业之间形成联动机制。
2.互联网让物流变得更“聪明”
首先,智能分仓技术将做到货物“不动”数据“动”,大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数据预测将指导商家进行库存前置,包括品类、规模、地域,以成本最低的方式提前运输到消费地,待消费者下单后,再从最近的电商仓储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做到“订单未下,物流先行”。
其次,互联网带来产业布局、城镇化的改变。C2B 模式、淘工厂等新事物的出现,标志着由消费者驱动的个性化制造正在崛起。近 2 年,全国出现了 200 多个淘宝村,19 个淘宝镇,培育了大量的网商、服务商,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的兴起,吸纳了周边大量劳动力就业,形成了新的产业聚集、新型的城镇化,也标志着依靠工业经济下大零售、大生产为基础的产业布局正在改变。
第三,互联网带来三四线城市、农村消费的变化,扩大了物流覆盖半径和纵深。电子商务缩小了城乡差距,使农村用户在网上也可以买到与大城市居民同样的商品、快递送到家门口。互联网带来生产、消费、物流的改变会构筑新的商业流通体系。
3.新模式不断涌现
物流是一个不断接力的过程,是社会资源实现合理调配的过程,互联网让社会信息从不对称变得对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物流社会化应用日新月异,从亚马逊推出的出租车顺路送货,到 DHL 在瑞典试点的众包模式“路人送货”,这些都是典型案例。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的未来
未来 3-5 年,随着高速铁路、大型高速船舶、绿色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这些都会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促进作用。 与之相应,政府管理部门、物流企业也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不断优化行业的管理、运营、市场等各环节,用“互联网+”的“天网”改变物流“地网”格局,构建高效透明、信息对称、价格公开的社会化现代物流体系。
来源: 物流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