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
4.6万亿规模!中国为何没有100亿市值的生鲜零售巨头?
都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14亿的人口总量,关于吃的市场空间就有4.6万亿的规模,但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却没有一家市值超过100亿的企业。
在全球餐饮市场中,中式餐饮市场中的CR5(业务规模前五名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为0.6%,而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CR5也仅为 5.5%。而以美股上市餐饮公司前五名2019年营业收入计算,美国Top5餐饮企业市场份额能达到10.9%。
2020年新冠疫情更是对零售和餐饮业造成了巨大打击,有不少餐饮企业采用了“共享员工”的办法以缓解企业资金链的压力,疫情甚至改变了餐饮巨头西贝的boss贾国龙永不上市的想法。
3月,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诸多实体行业渐渐得到恢复,其中生鲜巨头的动作尤为大;3月19日,阿里巴巴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宣布了盒马的“双100战略”:今年盒马鲜生和盒马mini各开100家;3月16日,钱大妈以自营方式,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巨头虽然气势凶猛,但据TOP电商的实地采访了解到,全国生鲜领域的市场份额仍旧是掌握在生鲜零售群体中,尤其对于B2B食材配送领域,个体户几乎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名副其实的市场主角,这也是中国诺大的市场规模中,却诞生不了一家市值100亿的企业的主要秘密。
互联网工具助阵,生鲜零售商成为市场主角
在TOP电商的实际采访中发现,中国的生鲜零售商已经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地区,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地区的生鲜零售商的数量就达到超过2000家,而永辉超市、盒马鲜生分别只有20家,一些内地的二三线城市更是不到4家。
生鲜零售商为何能如此顽强,除了因为中餐的品类(SKU)繁多,如果要包含所有餐饮店、食堂餐厅的总SKU,至少有20万种,即便是像永辉、盒马这样的巨头也难以俱全,而一般生鲜零售商能涉及的SKU一般是在500-2000种。由于巨头常年也无法吞并市场,因此这就给了生鲜零售商们足够长的成长空间。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科技也是助力生鲜零售商们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
生鲜零售商主要依赖两种工具,SaaS和社交团购平台。当生鲜零售商的客户逐渐壮大到只用普通的ERP系统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时,就会选择使用SaaS软件辅助管理,包括库存、财务、订单、客户关系等等。
团购几乎是所有生鲜零售商都会使用的手段,团长则主要以社区大妈和门店销售员为主,辐射面积一般都能覆盖超过5公里左右,这也得益于门店的便利优势。
依照我们小范围内的调查了解,5公里范围内,一家新开的普通生鲜零售店通常可以在第二年内实现盈利,入局越早越有优势。
生鲜零售商们与大B端客户相互依赖
生鲜零售商们在没有接入互联网的年代,普通大众对他们的认知几乎为零,他们的存在相当于是隐形的,因为他们的作息时间是黑白颠倒。
我们了解到,这个行业最难的是采购和分拣,通常而言,从采购到分拣,一整套工作流程大约是从凌晨2点开始,一直到早晨6点左右。
由于行业非常重线下,因此高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整个行业的作业人员大部分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人才的进入自然非常少。
从需求端来看,普通大众其实很长一段时间追求的仅仅是“吃饱”和“价格实惠”,因为大部分60后的人是饿出来的,70后的人是勤俭出来的,80后的人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千禧一代的90后才讲究吃的好,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人对“吃”一直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廉价一直是市场普遍的需求。
如此一来,如果没有长期稳定的客户,利润率自然很难上去,因此获得客户信任是生鲜零售商的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尤其是在B2B业务模块上,每个生鲜零售商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一批稳定客户,可能是来自于酒店、学校食堂、连锁餐饮品牌,甚至是企事业单位、医院等大B端客户。一个大B端全年的业务利润几乎可以支撑起生鲜零售商们一整年的人员开支。
永辉超市也曾尝试过进军B2B业务模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其实道理很简单,由于这些大B端讲究“流程要招标”、“账期要求长”、“零时补货需求多”最重要的是,采购很容易存在“返利”的一说,这些东西都在或明或暗的发生,而对于永辉这种全国连锁性企业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我们可以认为生鲜B2B领域还并未完全市场化运作,甚至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方,一直都是由政府在以民生工程的方式开展,只有当地企业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于是信任就在这中间建立了起来,生鲜零售商们与大B端客户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依赖,又相互讨价还价的关系。
未来竞争方向,食材标准化+数字化食谱
餐饮规模化最讲究的就是标准化,欧美餐饮企业的全球化之所以能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完全是因为欧美的食材品类(SKU)比较少,很容易做到食材的标准化,这样扩张速度就非常快。
中国的餐饮业也在逐渐向食材的全面标准化进军,但是这条道路的难度将会是欧美国家的十倍不止。但一些头部的餐饮连锁店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从而倒逼供应链端必须要做改革,未来将会是谁的品类越全越标准,越有可能获得大B端的合作。
就拿我们自己外出就餐的感受来说,从以前的吃饱和实惠,到现在我们不仅要在吃饱和实惠的基础上,还要要求好看又好吃、吃起来有仪式感、花样变化还要多。
这些要求餐饮店今天都做到了,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食材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供应链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以前几乎无法实现的就餐体验,今天却随处可见。
据我们了解,食材的标准化并没有这么简单,TOP电商采访的商家告诉我们,食材的标准化包括“包装的标准化、尺寸的标准化、品类的标准化”三种,目前国内能全部做到的没几家,在水果领域“褚橙”倒是做到了这三项。
另外,受到中国农业技术的限制、地域差异和四季变化,想要做到这三种的标准化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有朋友或许会问,“为什么一定如此强调标准化?”,答案就是要量产,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工业流水线,由于目前的流水线大多是刚性的,一条流水线只能处理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食材,否则就得换另一条,其成本可想而知。
其次就是数字化食谱的普遍做法,想要不完全依赖厨师的手艺来决定菜的做法,就得把做一样菜的所有用料全部数字化,精细到几斤几两几火候的地步,最后厨师只负责炒就好了。
中国生鲜零售商的生命顽强度是可见的,有人说这个市场未来注定会有一次大的洗牌,合并重组,因为这样才会得到整体上的效率提升。生鲜零售商要么在这期间发展壮大,要么快速转型互联网实现模式的升级,否则将在不久的未来失去自己原有的竞争力。但实际上是否会如此,未来的变化到底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TOP电商 作者 | 张逸